当前位置:首页 > 软件教程 > 寒食节为了纪念谁(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吗?)

寒食节为了纪念谁(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吗?)

更新时间:2024-03-25 10:46:03浏览次数:116+次

本文目录一览:

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

寒食节,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——介子推。传说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动乱,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。在重耳饥饿的时候,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了一块肉,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。重耳回国执政后,大加封赏同甘共苦的臣子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

有人为介子推叫屈,重耳感到心中有愧,便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。可是介子推谢绝了重耳的封赏,背着自己的母亲躲进了绵山。后来重耳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,介子推还是不愿意。重耳便下令放火焚山,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,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。

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尸体,后悔不已,在安葬介子推时,发现他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,洞里好似有什么东西。掏出一看,原来是片衣襟,上面题了一首诗:“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柳下作鬼终不见,强似伴君作谏臣。倘若主公心有我,忆我之时常自省。臣在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复清明。”

为了纪念介子推,重耳下令把绵山改为“介山”,在山上建立祠堂,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每年这天禁忌烟火,只吃寒食。第二年,重耳领着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祭扫后,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“清明柳”,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。

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?

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。寒食节源于春秋时,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。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、寒食,以寒食寄哀思。

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,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,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。寒食节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,期间各历史时期、节日期限不等,先后有五日、百五日、一月、三日和二、五、七日,最后变为一日。由介休,太原郡到全国各地。

饮食

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、寒食面、寒食浆、青精饭及饧等;寒食供品有面燕、蛇盘兔、枣饼、细稞、神餤等;饮料有春酒、新茶、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。

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、凉面、凉糕等等。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(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,晒干后用土炒黄)作为寒食日的食品。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(即将五谷杂粮炒熟,拌以各类干果脯,磨成面)。

寒食节,民俗要蒸寒燕庆祝,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、鸣禽及走兽、瓜果、花卉等等,蒸熟后着色,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,装点室内,也作为礼品送人。

[img]

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而专门设立的节日?

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忠臣介子推而设立的。每年清明前一天,就是寒食节。这一天大家都不能生火做饭,只能食用前几天剩下来的食物。因为食物是冷的,故称“寒食节”。这么做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著名义士介子推。介子推是晋国人,晋献公次子、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家臣。晋献公晚年,因宠爱骊姬,听她的谗言,逼死太子申生,又想杀掉重耳。重耳只好逃离晋国。后游于八国,历时19年,六十二岁时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,被立为国君。这就是晋文公。

晋文公逃难时,有一众家臣跟随他,其中一位叫介子推。一次,重耳逃难时没有吃的,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一块肉,做成肉汤献给重耳。重耳即位后,介子推不愿因功而受到封赏,甘愿过隐居的生活。就带上老母隐居在釂上山里。晋文公多次招介子推出山,介子推就是不听。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,派人在釂上山三面放火,留一面给介子推出来。结果火停后仍不见介子推,再派人上山寻找,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烧死在一棵大树下!晋文公知道后很难过,就改釂上上为介山,当地的地名也改为介休。并下令介子推死难的这一天不许生火做饭,来纪念义士介子推。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!

寒食节为了纪念谁(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吗?)

但是历史上介子推真的割股烧山吗?其实真没有。《左传》中记载,介子推跟随晋文公十九年,晋文公继位后封赏当年跟随他的人,介子推认为晋文公的成功是上天的安排,跟随他的人却认为自己有功而向晋文公要封赏是一件羞耻的事,所以坚决不受禄,隐居起来。晋文公就把他隐居的釂上山改名介山,作为他的封地。《史记》中也这样记载,看上去是司马迁借鉴的《左传》并稍加润色。先秦的其他典籍,如《庄子》、《楚辞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中提到了介子推割股烧山的故事,但都语焉不详,且这几部都不是史书,可信度存疑。既然没有烧山这一情节,那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呢?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民间的说法,在介子推故事上加上一些艺术加工,从《庄子》这些书中有记载就说明这些民间传说很早就成型了!且中国人历来尊崇忠义,借用介子推的传说并演化为节日,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